郑州黄河大桥免费后的若干拷问,尴尬了谁?
作者:中晟联合 浏览数:1039 发布时间:2012/10/30 12:00:56
来源:中晟联合
[导读:2012年10月8号开始,郑州黄河公路大桥不再收费,经营方中原高速共多收了16年的过路过桥费。而据年报显示,代表社会公共的河南省政府系中原高速实际控股人。在中央严查超期收费背景下,河南省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发公告结束收费]。
郑州黄河大桥在多收了16年之后终于停止收费了,终身免费,当然值得百姓们高兴,但高兴之余,断断续续透露的信息,却令人免不了产生诸多疑问:
1. 郑州黄河公路大桥收了26年钱,但实际上,1996年就还完贷款了。从1996一直到2012,多收了16年钱。从中央到地方各地政府平日里都在冠冕堂皇地宣布,要制止乱收费,而国家审计署2008年审计署报告也敲打过他们,为什么能扛到现在?是谁在充当郑州黄河大桥乱收费的保护伞?
2. 1986年建桥之初的“还贷性收费”,怎么就悄悄地成了“经营性收费”,而后又变成了上市公司的资产?16年间,身份变换了几次,伴随而来的,就是交费期限一次次被更改、一次次被延长。如果按照法律法规,类似的身份变换显然违法违规,为什么每次都能顺利通过?政府部门把的是什么关?
3. 据有关新闻披露,郑州黄河大桥的免费,将导致管理方的中原公司每年少收2个亿,换言之,多收16年就是多收了32个亿(数年前的审计报告已达14.5亿)以上,天呐,天呐,天文数字的32个亿以上的乱收费的钱都到哪儿去了?都进了谁的口袋?有没有收归国库?会不会退还给纳税人?
4. 郑州黄河大桥总投资1.78亿元,当时仅贷款7100万元,其余全部为政府拔款,换言之,建桥其实全部用的都是纳税人的钱。好,现在新问题来了,现在“提前回购”是否会向大桥的经营方中原公司支付回购和补偿金?如果要支付,那岂不成了拿纳税人的钱建好大桥,白白让中原公司收若干年若干亿元之后,临别时再大大赠送一笔?
5. 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结合河南发改委及相关部门,对郑州黄河大桥多收16年30多亿的种种回复,我们的政府管理部门在教育百姓时说得是如此的冠冕堂皇,在各种报告中/会议上说得是如此正义和动听,为什么在现实中犯下如此这般错误之后,却仍然能编得出如此这般的回复?
6. 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那就是郑州黄河大桥违规违法行为在中央重压之下,总算寿终正寝,但全国还有多少这种大桥在继续违规违法?比如广东东莞的虎门大桥、番禺的亭角大桥/北斗大桥/沙湾大桥、佛山的金沙大桥/马房大桥、中山的港口大桥/阜沙大桥、汕头礐石大桥/海湾大桥。。。。。。它们中间有多少类似情况存在?
每一个问号所代表的每一个疑问,其实都是对政府相关部门或者相关制度的一种拷问,这种拷问最终又尴尬了谁?
*说明:本栏目所有文章及网友评论并不表明隆昌达赞同其观点及证实及描述